近年來,涇縣琴溪鎮以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為總目標,堅持系統思維,科學采取四種載體不斷構建社會治理新格局。
筑牢糾紛化解“防火墻”。以標準化調委會建設為契機,進一步充實調解員隊伍,將法律服務向基層一線縱橫延伸。認真落實“警民聯調”“訴調對接”“訪調對接”工作機制,關口前移,主動服務,確保調解組織“第一道防線”作用得到有效發揮,做到“早發現、早調處”,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不斷提升矛盾糾紛源頭處置能力。 認真做好法治宣傳工作,把普法工作貫穿于人民調解工作全過程,大力宣傳《憲法》《民法典》《人民調解法》等法律法規,引導群眾自覺尊法學法守法,達到“調解一案,普法一片”的教育效果。
增加社會治理“穩定器”。以公共法律服務站為聚點,整合法律咨詢、法律援助、人民調解、社區矯正、安置幫教等服務功能,實現“進一扇門享全面服務”。在村建立了公共法律服務室,八個村都有法律顧問,實現了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覆蓋。法律顧問通過公布個人手機電話、建立法律服務微信群等方式拉近與群眾間的距離,確保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疑難復雜的法律問題第一時間能夠得到解決。
擰緊特殊人群“安全閥”。定期對在冊的社區矯正對象采取不打招呼、不發通知的方式,實地見面走訪,切實摸清社區矯正對象的近期動態和心理情況,做到見面核查有方法、工作排查有記錄。嚴格落實請銷假制度,非法定事由不批準其外出。如果發現社區矯正對象脫漏管情況,及時作出處置,確保特殊人群管得住、防得住、控得穩,及時消除社區矯正工作安全隱患。嚴格落實人員銜接管理,確保重點必接必送對象無縫銜接。開展風險隱患專項摸排,對特殊人群進行“拉網式”“地毯式”排查,準確掌握安全隱患苗頭,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去向知、措施實。對存在生活困難的特殊人群,提供免費技能培訓、就業指導等服務,促進特殊人群更好地融入社會。
建好法治教育“主陣地”。通過壓實責任、強化考核等措施,將法治鄉村建設的“觸角”延伸到一線,打通基層社會治理“最后一公里”,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加強法治街區、廣場等法治陣地建設,常態化開展法治宣傳,切實做到法治宣傳有計劃、有內容、有效果,全面提升群眾法治意識。目前,建成赤灘村法治文化街區、馬頭村和樂琴村法治廣場等陣地。涌現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2個,市級民主法治示范村3個,縣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有序推進“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涌現出法律明白人48人,學法用法示范戶7戶、法治家庭示范戶300多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